外汇的含义
作者:普罗汇来源:www.877fx.com 时间:2019-08-28 10:47:46
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两種含义:动态意义上的外汇,是指人们将一種货币兑换成另一種货币,清偿國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这个意义上的外汇概念等同于國际结算。
静态意义上的外汇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静态外汇是指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我國以及其他各國的外汇管理法令中一般沿用这一概念。如在中國,根据1997年1月20日发布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國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外汇是指:
(1)外國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5)其他外汇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外汇就是外币资产。
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國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存放在國外银行的外币资金,以及将对银行存款的索取权具体化了的外币票据才构成外汇,主要包括: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外汇概念。
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外汇的买卖价格。它是两國货币的相对比价,也就是用一國货币表示另一國货币的价格。
汇率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有不同的制定方法。在金本位制度下,由于不同國家的货币的含金量不同,两種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又称铸币平价)是外汇汇率的基础。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汇率变动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制约,当某種货币供不应求时,这種货币的汇率就会上升,当某種货币供过于求时,它的汇率就会下降。
影响外汇供求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國际收支的影响。外汇的供给和需求体现着國际收支平衡表所列的各種國际经济交易,國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贷方项目构成外汇供给,借方构成外汇需求。一國國际收支赤字就意味着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不应求,本币供过于求,结果是外汇汇率上升;反之,一國國际收支盈余则意味着外汇供过于求,本币供不应求,结果是外汇汇率下降。在國际收支中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对汇率的影响最大。 (2)通货膨胀的差异。國内外通货膨胀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条件下,两國之间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价值决定的。如果一國通货膨胀高于他國,该國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就会趋于贬值;反之,就会趋于升值。
(3)利率的影响。如果一國利率水平相对高于他國,就会刺激國外资金流入,由此改善资本帐户,提高本币的汇率;反之,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相对低于他國,则会导致资金外流,资本帐户恶化。 (4)经济发展增长的差异。國内外经济增长的差异对汇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经济的增长,國民收入的增加意味着购买力的增强,由此会带来进囗的增加;经济增长同时还意味着生产率的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增加,对进囗商品的需求的下降。另外经济增长也意味着投资机会的增加,有利于吸引外國资金的流入,改善资本帐户。从长期看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本币币值的稳中趋升。
(5)市场预期。國际金融市场的游资数额巨大,这些游资对世界各國的政治、军事、经济状况具有高度十分敏感性,由此产生的预期支配着游资的流动方向,对外汇市场形成巨大冲击,预期因素是短期内影响外汇市场的最主要因素。 (6)货币管理当局的干预。各國货币当局为了使汇率维持在政府所期望的水平上,会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以改变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这種干预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趋势,但对外汇的短期走势仍有重要影响。
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也称应付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國货币(1个或100、1000个单位)为标准,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的本國货币。也就是说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是以本國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國货币的价格。外汇汇率上涨,说明外币币值上涨,表示单位外币所能换取的本币增多,本币币值下降;外汇汇率下降,说明外币币值下跌,表示外國单位货币能换取的本币减少,本币币值上升。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國家采用直接标价法,我國也采用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也称应收标价法或数量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國货币( 1个或 100、1000个单位)为标准,计算应收进多少外國货币。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是以外國货币来表示的单位本國货币的价格。若一定数额的本國货币能兑换的外國货币比原来减少,说明外國货币升值;若一定数额的本國货币能兑换的外國货币比原来增多,则说明外國货币的币值下趺,本國货币的币值上升。目前在世界上只有英國和美國等少数國家使用间接标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