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欧元区是如何结束这个这个时代的?
作者:管理员来源:www.877fx.com 时间:2018-12-17 16:00:38
北京时间12月14日欧洲央行公布12月利率决议,宣布这个月底正式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它代表了一个政策的结束,也代表了一个宽松时代的终结。
1.“欧洲版”QE的开始与结束
虽然美国早在2008至2014年期间就实施了QE政策并收到成效,英国和日本也曾执行购买债券,在短暂的谨慎之后欧洲央行正式推出全面量化宽松(QE)。欧洲央行在2015年1月首次宣布QE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当时已经遭受债务危机冲击而萎靡不振的欧元区经济进一步被低于零的通膨所打击。而今,经济增长与基础通胀率均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以下是欧央行利率政策的时间表;
2015年1月22日,欧洲央行正式推出全面量化宽松(QE)。从当年3月9日起,每月购买600亿欧元资产,直到2016年9月。这意味着QE总规模接近1.2万亿欧元。
2015年12月3日,欧洲央行宣布将QE延长6个月至2017年3月,这意味着新增了3600亿欧元额度,QE总规模达到1.5万亿欧元,同时扩大购债范围,但维持每月600亿欧元的购债规模不变。
2016年3月10日,欧洲央行火力全开,宣布将每月购债规模从600亿欧元增至800亿欧元,QE总规模达1.74万亿欧元,并再次扩大购债范围。同时,启动新一轮TLTRO(长期再融资)操作,起始时间为2016年6月,持续时间四年。
2016年12月8日,欧洲央行宣布延长QE期限9个月至2017年12月,但将每月购债规模从800亿欧元降至600亿欧元。
2017年10月26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从2018年1月起将QE政策延续9个月,从2018年1月份起,月度购债规模从600亿欧元削减至300亿欧元。
2018年4月26日,欧洲央行称每月3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计划将至少持续到9月份。
2018年6月14日,欧洲央行称,维持每月300亿欧元的购债规模到9月不变,10月至12月的月度购债规模为150亿欧元,将在12月底结束购债。
2.QE造成的影响
截至目前,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已膨胀至大约4.65万亿欧元,较2015年启动之初大幅翻倍,在全球主要央行中仅次于日本央行。
从2012年进入经济衰退开始,欧元区经济一直处于缓慢的复苏状态,。但最近几个月,经济增长速度再次放慢,主要是受到意大利问题和全球贸易战的拖累。整体而言,欧元区经济已出现连续22个季度的扩张。可以退出宽松,但货币刺激不会停止.
3.欧央行未来之路
即便欧央行在本次议息会议上结束QE,也未必代表着资产负债表的收缩。欧央行此前提到,为避免债市出现巨大波动,欧央行将在购债结束后把债券到期后的回笼资金用于再投资操作,以提供缓冲。
从欧洲内部看,欧洲几大龙头英、德、法、意局势不稳为欧洲经济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欧洲领头羊德国经济三季度出现负增长,经济增长有可能放慢。此外,德国“默克尔时代”面临结束,可能对欧洲和欧盟未来的凝聚力产生重大影响。欧盟将于2019年5月举行议会选举,选举存在诸多变数。即使以法、德为首的欧盟主义政党在选举中保住优势,但当前两国都陷于困顿,而法国和意大利近期也给欧洲经济增添了新的烦恼,欧盟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在外部看,贸易摩擦的阴影始终未消。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减弱、需求整体放缓。金融环境收紧、市场愈加脆弱,对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活动都构成一定压力。如果美国经济在未来出现增长放缓,美联储加息进程受阻,则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将更为推后,速度也将更为放缓。对此,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近期数据不及预期,反映了外部需求的减弱,而来自保护主义的不确定依然显著。
由于存在着这诸多忧虑,因此,欧洲央行虽然将再投资持续下去,直到实施首次加息的措辞。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让能够通过QE将自身的问题变成全世界买单的游戏,但欧元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凛冬将至,在一个宽松的时代过后往往是动荡年代的开始!